close

  所以關於命運的慘忍,我只要更慘忍,就會如庖丁解牛                                          (鱷魚手記/邱妙津)



  很多人聽到「慘忍」這詞時,腦中大概會不由自主地浮現恐怖的殺人畫面。但殺人(也有可能是動物)可能還太乾脆,有時還需要參雜著些虐待為基調。


  走在小椰林大道上,偶然的情況下經歷了一件事,又配合上前一陣子看的一本書,真的可說是頓悟了「慘忍」這詞的另一種可能。(那本書中不斷強調這個世界的慘忍、人與人之間的慘忍、人對自己的慘忍)
  它可以說是一個中性的詞,不噁心、更不恐怖,但卻可能令人感到心寒。它絕對負面不起來,卻也不太可能正面到哪裡去,所以「中性」這個形容套在它身上可說是極好。


  該怎麼試著去定義這個新的中性「慘忍」呢?似乎不是用一段形容詞加名詞就可以說明得很貼切,我想我勢必要描述一個情境,好讓大家可以稍微把這個「慘忍」的面貌看得比較立體。


  數學有一種證明方法叫:反證法。我試著將「不慘忍」的景象描繪出來,好讓大家可以借此反例看出「慘忍」的真實面目。


  電影是「不慘忍」的。
  電影的時間是經過扭曲的,在該慢的時候放慢,例如:主角閃過子彈,或是主角被子彈打中;在該快的時候跳越,例如:辛苦的閉關過程,成長過程(常見的會是15年過後,之類的),甚至在該收尾的時候結尾。


  而現實生活卻是「慘忍」的,不論是開心的事、悲傷的事、衝擊內心的事、或是突如其來的飛來橫禍,總是被配置在同樣的時間進行速度上。開心的事不能當作收尾,衝擊內心的事沒有放慢讓我們真的意識到發生什麼事,這也跟飛來橫禍的道裡一樣,我們真的有時間在車子撞上我們之前,走馬燈過一遍嗎?或是被撞飛的時候調用慢動作,做一個內心的獨白:我的一生就這樣結束了?。
  悲傷的事不能做拼貼式的調整,總是混和著其他事情而沒有明顯的不連續界限。成長的痛苦與掙扎矛盾,也無法用「10年之後」來做飛躍式的超越。


  我想要再一次強調免得有人誤會-這個「慘忍」是中性的詞。


  時間照著一定的速度在運行,這是極為正常的。
  大自然照著自然律在進行,這也是極為正常的。


  我剛剛的意思也許可以說時間是「慘忍」的,不過相較於時間的慘忍性,也許說到大自然的慘忍大家應該比較有感覺。(如果大自然後面再加個災害,那就更有感覺了。)


  時間有它的律,大自然有它的律,人沒有資格要求此律配合自己的需求轉,更沒有能力用努力來換取此律的同情。
  

  因此,很「慘忍」。
  

  人與人之間的慘忍,人與世界的慘忍。原來就是總歸一句話:這個世界並沒有因為我的悲傷而停止轉動,人還是照樣做著他們勤奮而忙碌的工作。這群人並沒有因我的高興而活得更好,我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獨,好像與人與世界都隔絕了。實際上,人與人之間沒有辦法「真實」的幫助到對方,只能希望他自己走出去,基督徒最大的盼望與安慰就是,神會幫助我們走出去,也只有神能真實地幫助到一個人,但在得贖之日前,這種孤獨卻還是必須不斷與我們為伍。


  原來米勒的「晚禱」有這樣的含意,國文課時老師說的,當一整年辛勤工作後,收成不佳,但無論如何,還是必須繼續耕作,就當耕作到一半時,教堂鐘聲響了,農人頓時停下手邊工作低頭禱告感謝。收成好與不好,這不是我們能決定,更不是我們越辛勤工作,此「自然律」就要配合我們有所好的收成,但儘管如此,不能放棄繼續耕作,但儘管如此,仍是要向神獻上感恩,感恩這塊土地,感恩每一份產物的收成,不論豐不豐收,都低頭感恩。這樣的矛盾、這樣的衝突、這樣的慘忍,卻是最美的,最感人的,也許也是最需要信心超越的。


  「靠著信心的雙眼,跨越理性的矛盾。」


  無限與有限,該是充滿著衝突,卻是借著信望愛的橋梁調和了一切。
  

  看了他的文章,看了他的回應,我不生氣,但也開心不起來,不過最讓我受不了的就是,心中產生了一個老油條心態:那就算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道不同,不相為謀嘛,珍珠何必丟給豬吃呢?


  世界不是繞著你轉的,我只想說這句話


  而,團契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其實本來就是互相傷害互相包容,原來晨軒講的不錯,「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這教訓很適合套用在家庭上,正因為家庭親密,才容易顯出各人在愛上的虧損有多大,不沾鍋的關係最輕鬆,最不負責任,也最容易有「彼此相愛」的假象。不要笑哥林多教會很混亂,至少在親密關係上,還有「資格」套用上這個教訓。


  難道「愛」這個字太過沉重,讓人有過多的期望嗎?我自己是沒有資格以「愛」之名行事,也許這樣可以減少我一些壓力。


  我想要回到原點重新開始學習。
  找回「初見面時的全心全意」。


  今天下午,隨手翻開巴刻的「認識神」。
  「認識關於神的知識不代表認識神,關於神的知識只是認識神的『管道』。若沒有體會到這點,關於神的知識只會讓你驕傲,真正認識神的人,是會感到自己無比渺小。」


  我想回到原點重新開始學習。
  不要以為自己懂些什麼。因為按著他所懂的,他還是不懂。









  可盼說:「但這樣豬就遇不到珍珠了耶,多可惜。」
     
     「我一向覺得珍珠應該在別人身上。」
     
     「我個人比較常希望的是找尋別人身上的珍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u3vupx03 的頭像
    wu3vupx03

    Who am I

    wu3vupx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