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
  對自己的屬靈狀況感到失望,覺得自己很沒用,自己完全沒進步,爛死了因而自暴自棄的人是非常驕傲的人。如果說十字架是全世界最偉大的真理,是生命最深邃的脈動,我們怎麼能以為自己短時間就可以窮盡呢?我想,「我明明就知道這麼多真理,知道這麼多上帝愛我的知識,為什麼我還是沒有感受到上帝的愛?為什麼我這麼糟糕,一點進步都沒有,我明明都知道阿!」這樣的想法,看似敬虔,實際上是非常驕傲的,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一切,並且認為知道這些就能輕易實踐出來,如果一個手藝巧妙的工人尚且需要練習才能將他腦袋中的想法付諸實現,那,生命中最高深的靈動,怎麼可能一蹴可幾?這樣的思維可以套用在「禱告」、「實踐聖經教訓」等等都試用。

  我們應該以敬畏的心仰望十字架,告訴自己:「我花一生都無法明白十字架的愛。」我本來就不可能完全明白,我太有限了,所以我才要仰望,我要住嘴,我要單單來默想。


2.
  這學期影響我最大的書莫過於《親愛的,別把上帝縮小了》
  這本書提到如何克服同儕壓力、依附及懼怕人。
  他提出的觀點是:近幾個世紀以來,有一個觀念非常盛行-所謂的「心理上的需要」,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有「快樂和被接納的需要」,我們需要「愛、重要意義、安全感和自尊」,以便達到自己感覺良好,進而才能「健康地」發展。
  
  我們也許不會拿耶穌來滿足我們物質上的「需要」,但我們會拿耶穌來滿足我們心靈上的「需要」,因此論述還是一樣的,我如果沒有買到什麼,我將會不快樂,也同樣被套入心理需求的論述中,我需要關心、我需要尊重、我需要被安慰等等,我才會感到快樂。我們進入一個-盛滿心理需要的容器-杯子的隱喻中,若沒有人來滿足這些,我就會感到不足,感到空虛。
  所以能夠滿足我們需要的人,往往可以操控我們,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同儕壓力,或者懼怕人,因為人會滿足我的要,如果沒有他們,我就一無所有了,所以我在意他們的評分,在意他們對我的觀點,這甚至影響我們體會上帝的愛,我常常會覺得上帝的愛不夠,但是還少了些什麼,除了上帝的愛以外,還要再「加上」某些人對我的關愛才足夠,上帝的愛太空泛,我要實質的,這樣的想法就是源於此,更甚者,我們會拿來催眠自己,始自我感覺良好-上帝愛我,上帝愛我,上帝愛我,就算大家都不愛我,上帝還是愛我,等等,因此拿上帝當作自己的情感消費,填補空虛,但上帝完全沒有要滿足這個「杯」的打算,相反的,他要打破這個杯。

  上帝給我們的需要,是我們靈魂生命的需要,罪得赦免,被收納成為神的兒女等,但,這裡不要掉入另一個陷阱,上帝給予我們的是與他一個新的「關係」,新的「生命」,而非罪得赦免的良好感覺,或者收納成為兒女的良好感覺,這個生命是得以成聖,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這裡不說上帝覺得心理需要一點都不重要。請別誤會。)

  一個很有名的經文:「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並非指說,我們愛別人,是因為上帝先滿足了我們被愛的需要而是,我們愛,是因為神先愛了我們「做為示範」,我們乃是「跟隨祂的腳蹤行」,我們不知道怎麼愛人,我們不知道上帝對愛的標準是什麼,但是主耶穌來了,祂是「神本體的真相」,所以我們可以從他的一生中看出,什麼是愛。

  聖經中一向的教訓都是「去做」,沒有條件式的。
  我們沒有被滿足心理需要,依然能去愛人,幫助別人。
  
  更甚者,我們常常感受不到上帝的愛,那是因為我們把聖經私有化了,聖經中許多教訓都是對「教會」說的,我們如果期望從自己身上看到基督「長闊高深」的愛或者那超越萬有的榮耀,那是不可能的,簡直過於自大,基督長闊高深的愛和無比的榮耀,是要從教會中被彰顯的,在教會歷史中被彰顯的。很多人在教會中受傷,就把教會是為敵人,只喜歡教會少數的人,這樣的行為是以自我感覺為依歸自私的表現(但不代表教會裡的人就可以隨便傷害別人)。書中的一段讓我們看見現在個人主義多麼盛行,遇到一些困難時,日本人會這樣說:「我想到我的家庭,我想像我的家人和我在一起。」可是美國人卻會說:「我很棒!這個人不能擊敗我,我比他還要好。」

  在這本書中,我看見了「仰望」上帝的真意,仰望上帝,不是催眠自己說,上帝愛我,上帝愛我,上帝好愛我,仰望上帝是,觀看上帝在聖經中的作為,看祂「已經」為我們做的大工-特別是十字架,然後驚嘆,就如《十點十分的盛宴》說到的,基督徒快樂主義知道喜樂的要訣在忘我,如同進入展覽館享受欣賞繪畫的喜樂。基督徒快樂主義的建議是:要把你全部的注意力放在畫上,而非放在自己的情感上,否則將會破壞了整體的享受經驗。也就是說,《十點十分的盛宴》這本書,雖然說基督徒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喜樂,看似與《親愛的,別把上帝縮小了》有所衝突,但《十點十分的盛宴》的意思是說,我們的快樂是來自於上帝,但這個快樂不是要上帝(賞賜什麼)滿足我們,而是經由仰望上帝的榮美而自然而然產生的驚歎和讚美,就如同我們瞭望美景一樣,誰會說因著讚嘆美景而產生的快樂是利用大自然呢?

  很神奇的是,當我放棄了追求上帝愛我的「感覺」時,反而真實得到「上帝的愛」,因為我不再以自己的滿足為依歸,而是轉頭看上帝的榮耀。這對於常常覺得感受不到上帝的愛的我,是非常大的激勵,我也相信,上帝是刻意不讓我感受到「情感上」的激昂,來讓我學習如何仰望祂的真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u3vupx03 的頭像
    wu3vupx03

    Who am I

    wu3vupx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